協議,網友給的定義是“死人”“機房”等定義。
那麼協議最早是在YY開始的嘛?顯然不是。協議開始的曆史很早,可以追索到古代。隨著一步步的發展,當計算機出現後,是程序代替了人的工作。
我印象最深的出現最大的協議的事件,是秦趙的長平之戰,據史記載雙方參戰共百W大軍,大戰近三年,結局是趙國戰敗,被坑殺40W人。按當時兩國的人口,與古代的經濟水平,科技水平,要維持數十W大軍的吃喝長達這麼長的時間,簡直無法想像,而且有的戰役打了幾個月,那麼數十W兵士的吃喝怎麼解決的?綜合各數據來看,百W大軍水分是很大的,真正進行作戰的部隊最多十W人,已是頂天。那麼其它的人是做什麼的?後勤人員說白了就是種地的農民,沒有進行過軍事訓練的。所以說,兩國參戰百W大軍,並不是後人想的真有100W人在那大戰,雙方最多維持了十W人的戰場人數,誇大軍隊數量更多是嚇阻對方。
三國的赤壁大戰,曹操號稱百W大軍,其實也就20W,除掉後勤給養部隊,真正能投入戰鬥的,不過7、8W人左右,因為他的供糧地離戰場很遠,需要從後方運來。與其對陣的吳劉兩軍,兵力合計5W人左右,因為其後勤供給就在本地,而且周瑜很早便在赤壁設了基地。這麼看來,其實兩軍實力相差並沒有想象當中的大,參戰人數至少是相差不大。曹操號稱百W,更多是達到心理戰上的優勢。把不參戰的人也算起來,部隊人數是很多,但是能作戰的並不是很多。
到了東晉打敗後漢的百W大軍,差不多是這樣的事實。統軍者,對外宣布擁有多少大軍,更多是在向對手進行心理戰。最早的這種數字“協議”,是由不參加的非軍事人員來擔當的。
看中國古代的曆史,這樣的事情很多,喜歡誇大自已的實力,但真正有多少實質內容,就因人而異了。有的人是過分誇大,有的是小分誇大,決定事件最後的結果,往往是實質的部分。讀《三國》時,諸葛亮討魏,出動幾十W大軍,但每次給將領出兵,也就維持在幾千之數,可見這幾十W大軍裏麵,真正能打的,隻有十分之一,或是五分之一。
就算到了近代,這種誇大之分並沒有削弱,而是得到了延續。看看那些戰後統計的數字,有時都讓人信不過,消滅對方多少人,雙方的統計數據相差甚遠,這邊說有W人,那邊說隻有十幾個。那誰說的是真的,也隻有他們自已知道了。誇大自古以來都是漢學中常見的現象,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現的。
又如我們出去聚會,酒席之間,就連朋友之間,誇大也是隨處可見。就算明知他人知道,也要充胖打臉,死撐。你看他身上,名衣,名表,有車有房,卻不知他欠了銀行多少錢。誇大自已的幸福感,就想顯得比別人更幸福,喝完酒後,這種情況更甚。
可用技術來代替人的工作,這就是“協議
11月11日,“某寶”宣稱當日交易量上百億,有在上麵做的人都知道,排除互刷,代刷等因素,真正的交易量有一半已是不錯,要不然上麵虧本的人怎麼有3分之2還多?再看那些地方經濟發展數字,稅收多少,增長多少,數字讓人看了高興,喜及而淚,但是,如果你有到當地走上一圈,你就能發現,這些數字是多少的不可信。但是人們需要這樣的數字,來鞏固脆弱的心靈。
網絡上的協議,並不是偶然出現的,而是有社會現象的影子。現實中新開的酒店飯店,第一天開張都會請很多人來吃飯,這些人就是托,為了讓外人或路人看到社酒店飯店很牛。那麼到了網絡上,借著計算機技術,已可用技術來代替人的工作,這就是“協議”。
不同在於,有的人沒有過分誇大,W人裏麵,可能他們是有幾千人的。而有人就過分誇大,W人裏麵,可能就隻有百來人。當然,還有人用了比較原始的人工,一個人開幾個號,千人就有幾千人的規模,這倒是沒有忘掉曆史傳承下來的經驗。
說到YY上的人氣,有沒有真實人氣,看完上麵的,你應該心中有答案了。有的開著“機房”,這個是需要錢的,不是每個人都會花錢弄。有的是粉絲開的幾個小號撐的,看起來較自然。有沒有不開的,除了粉絲實在太少,又沒有錢的,可能會少弄點。
“機房”很容易看得出來,那麼開幾個號的,從IP可以知道。所以吧裏的各家人在討論人氣的問題時,我覺得真是無聊得很,“協議”說白了就是誇大事實,這個“傳統”不是現在才有的。而是在生活中處處可見,隻是我們忽略了。
今天你朋友給你打電話,問你過得好嘛?回答一般都是,還好啊,你呢。好不好,就你自已知道了。這樣的現象見怪不怪,不說實話,其實也是我們文學中的一種常見的現象。無故呻呤,莫名痛苦,強作心傷。由此可見,“協議”這東西並無可討論對錯之處,隻有誰較誇大,誰較接近真實而已。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
本文地址://www.bergmann-rae.com/jc/zbrm/4802.html